医院订阅哦!
在长武,迎亲是婚庆典礼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核心内容。
迎亲按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本为“亲迎”,而长武的习俗却把“亲迎”变为迎亲,也就是说新女婿不亲自到岳父家迎娶新娘,而是由委任的大客捉一只大红公鸡代新郎上女方家迎娶新娘。
迎亲要组成迎亲队伍,由“大客”带领前往,人员额定,去单回双。大客由姑父、姐夫或村邻中知情懂礼,善于交往,且有一定人缘的人担任。
大客迎娶时带上一只大红公鸡,公鸡系上红布条,还要带一个红色包袱,里面装有一定数量的米、面、肉块、葱和一块红布。
娶女的是同辈中年轻美貌的“完全人”(旧俗即没有离婚、丧偶的已婚媳妇,未生育、有孝服者以及孕妇、未婚女子除外)。送女的、送饭的、上头的同样有此要求。所以,民间把相貌姣好的妇女称“娶送货”。
新媳妇出嫁时梳妆打扮,长武叫“上头”“盘头”。
迎亲的进门后,女家盛情款待,上菜敬酒,吃血条汤。馍端上来,娶女的先“抓顶”,就是将馍盘中最顶端的两个馍抓走,夹上肉,用帕子包好,带回家。吃了抓顶馍会增福添寿,吉祥如意,这也是对娶女的一种赏赐。送女的到男方家同样有此待遇。新娘子上轿前哭哭啼啼拜别二老,叫“哭嫁”。新媳妇上轿(车)后,娘家的姑或嫂拿着一撮麦秆点着,绕着轿或车燎一圈,以驱赶邪气、煞气,祈愿一路平安,祝福婚后日子红红火火,吉祥意,叫做“燎轿”。现今迎亲用小轿车,但燎轿这一习俗仍然在一些地方保留着。
落轿后,旧时新郎骑马前去迎接,长武民间叫“迎花”。迎花前,新郎的舅家要给新郎披红戴花。新郎绕轿三圈,下马后由接女的(女滨相)引至轿前行礼、换花。接女的先行排拜送女的,排拜的方位要正,否则送女的不还礼,不下轿。送女的、娶女的下轿(车)后,相扶新娘子按时辰方位下轿。此时执礼先生向迎亲的围观的喝道:“红煞冲起!”后改为“新娘子下轿!”凡是与新娘子属相相妨的人就自动转向,背对新娘。
新娘进门,鼓乐喧天,礼炮齐鸣,撒彩纸、铜钱、谷草节、糖,抛撒人手提红斗,边撒边唱:“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口齿要伶俐,声要大,以渲染喜庆气氛。撒谷草意为给天马吃草料。天马贪吃不动,天兵、门神无奈,新娘就顺利进门。“铺红毡,转红毡,红毡转到香案前。”新娘子进门前,庭院中间事先就摆设好香案。候相引新娘新郎走到香案后,由婚礼赞礼人主持举行新婚交拜仪式。
新婚交拜仪式的礼节旧时比较隆重,一是行告祖礼。二是新婚夫妇行交拜礼。三是行合登礼,夫妻对拜。四是新郎新娘叩拜父母,赞礼人致赞词,跪拜,起立。五是新娘新婚叩拜丈宾大人,跪拜,平身。丈宾大人,即家门户族及亲戚中年高德(shao)之人。六是新娘新郎叩见媒人(介绍人),跪拜,起,平身。媒人致词。七是新郎新娘叩见众宾客,跪拜,起,平身。宾客代表致词。礼成,鸣炮,奏乐,新娘新郎入洞房。
现在新婚交拜仪式大都简单,一种是新娘子进大门后,在庭院或庭堂举行一些新的礼节和仪式。鸣炮奏乐开始后,宣读结婚证书,主婚人讲话,介绍人讲话,双方家长致词,来宾讲话,新婚夫妻向父母、长辈、来宾鞠躬,夫妻相互鞠躬。也有些改在宴席开始前举行,特别是在酒楼饭店设宴待客的,大都在大厅隆重举行婚庆典礼,气氛热烈,场面豪华典雅,既承接传统仪式又推出彰显现代模式的新礼仪,文化含量大大提高。
婚庆宴席是结婚仪式中一项重要内容。宴席开始前,主家“安盅”“看客”,也叫“安席”,就是请所有的来宾入席。执礼先生(司仪)按照事先写好的“盅单”点名看客,并将盅单用红纸书写压贴在桌子上,客人按照盅单依次入席。过去桌子上摆压桌碟子,盛有干果小吃,现在为瓜籽、水果糖,供坐各位,又要不慢待任何一位客人,使之舒心欢畅,和谐圆满。安席就是确定老小外家、己亲厚友、各位宾客的社会地位与辈分高下的仪式,彰显文明与礼貌。社会地位与辈分高的人、值得最礼敬的人先入座,而且要让他们坐首座。
安宏儒
摄影师名片
安宏儒:职业摄影师,从事摄影几十年,作品曾被报刊杂志网络采用,多幅被县文化馆收藏。作品《灯市》参加第二届陕西省农民农民文化节获优秀作品奖、作品《家园》在“最美咸阳”作品征集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作品《长武杨家沟》在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咸阳艺术节“亲山善水.大美咸阳“生态摄影展中荣获一等奖。现经营长武星星庄园儿童摄影工作室,长武微天下特邀摄影师。
大家都在看鹑觚塬上的夏天长武人,你的人生还有几锅?纵享音乐,浪漫七夕,和你爱的人一起来嗨吧支教印记——记好朋友刘小华《柿子红了》,长武这个地方要穿越啦!投稿/合作(注明来意)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