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榜长武县表彰2018年长武好

中共长武县委

长武县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年“长武好人”“文明家庭”“扶贫扶志”先进个人的决定

(年9月28日)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道德实践,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社会形成“发现好人、推荐好人、崇尚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传承良好家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选树一批扶贫扶志先进个人,积极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为了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在全县大力弘扬争做好人、倡导良好家风、构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精神堡垒,县委、县政府决定,授予梁智勇等10人“长武好人”荣誉称号;授予胡致瑞等10人“文明家庭”荣誉称号;授予姜西武等10人“扶贫扶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予以表彰奖励。

县委、县政府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要谦虚谨慎、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出新的成绩。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受表彰的先进典型为榜样,立足本职、团结务实,甘于奉献、扎实工作,积极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向深入,努力为全面建成新时代“富裕、和谐、美丽、幸福”新长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年“长武好人”“文明家庭”

“扶贫扶志”先进个人名单

长武好人(10人)

梁智勇苏文选

高金茸孟俊

李晓霞高亚洲

董三元慕芳

李安定惠秋香

文明家庭(10人)

胡致瑞高毓萍

陈桂芳崔世愿

文小英马平易

任刚张伯琨

尚玉婷张致和

扶贫扶志先进个人(10人)

姜西武刘兴瑞

席淼孟斌

范小花张孝平

李永厚赵小臣

曹军民张香丽

??

“长武好人”事迹简介

梁智勇(敬业奉献好人),男,57岁,中共党员,丁家镇土地管理员。作为一名乡镇干部,他默默无闻、扎根基层30多年,被群众亲切称为“老梁”,作为丁家镇直古村包村干部,他心中有责,勇于担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孟俊(敬业奉献好人),男,47岁,中共党员,医院医生。参加工作以来,他积极贯彻卫生计生方针政策,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医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李晓霞(敬业奉献好人),女,中共党员,现任长武县水利局工会主席。年担任相公镇新兴堡驻村工作队副队长,长期深入基层一线、走访群众,为贫困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慕芳(敬业奉献好人),女,33岁,研究生学历,长武县农技中心干部。她多年来始终奋战在农业科研与生产一线,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开展小麦新品种的选育,获得中省市诸多奖项。

董三元(敬业奉献好人),男,61岁,长武县相公镇龙头村卫生室乡医,中专文化程度。他悬壶济世,造福乡村,在普通的卫生室工作岗位上救死扶伤、恪守医德。四十多年的刻苦钻研,他以智慧、汗水和丹心生动诠释救死扶伤的真谛。

高金茸(孝老爱亲好人),女,56岁,亭口镇宇家山村村民。她几十年来如一日精心照料体弱多病、治病服药的堂哥。她身上所具有知恩图报的高尚品德、孝老爱亲的深情重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惠秋香(孝老爱亲好人),女,65岁,长武县枣园镇武家村人。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道的内涵、爱情的定义,照顾因意外导致终身瘫痪的丈夫25年,这名普通农村妇女的坚强和不离不弃,感动了众多乡邻。说起惠秋香,周围的乡亲们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夸赞她是个有情有义、了不起的好女人。

苏文选(诚实守信好人),男,70岁,亭口镇西塬村人。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生活非常清苦,一次在集市上出售土鸡蛋收摊时捡到银行卡一张和巨额现金,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失主,最终归还现金。在诱惑面前,虽然经济困难,但是他具有的人穷志不穷,家贫心不贫的精神让我们感动,值得我们学习。

高亚洲(诚实守信好人),男,汉族,长武县开元酒店总经理,几年来他依法经营、热心服务、诚信经营。在他认为,诚信是立国之本,也是经商之道、做人之本。他深谙一个道理:“一个店铺也好,一个酒家也好,人才、资金,这些东西都可以从外面引进,唯独诚信不能引进,诚信只能靠自己”。

李安定(助人为乐好人),男,汉族,长武县昭仁街道办李家村群众。他是原工商局退休干部,为人谦和,诚实守信,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被群众推荐为村里红白理事会会长,一直以来,村里群众尊敬他、信任他、佩服他。

??

“文明家庭”简要情况

胡致瑞,男,中共党员,长武县中学教师,该家庭温馨幸福,夫妻俩工作尽职尽责、互相支持,儿子成绩优秀,家庭学习氛围浓厚,崇尚勤俭持家,孝敬父母,睦邻友好。

高毓萍,女,中共党员,长武县委老干局政工干部,夫妻俩爱岗敬业,儿子好学上进,家庭和睦,生活情趣健康,热心公益,乐于助人。

陈桂芳,女,79岁,长武县灵风村人,家庭人口21人,供销联社退休职工。她从年开始照顾与丈夫同父异母的弱智残疾兄弟赵三琦,并视他为自己的亲兄弟,她对公婆也是尊敬有加,对子女百般爱护,她用爱心传递着良好家风。

崔世愿,男,长武县昭仁街道办东街村群众,该家庭6口人,祖孙三代共同生活,全家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互敬互爱、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好评和赞扬。

文小英,女,60岁,彭公镇彭南村人。她与丈夫相濡以沫,注重家风和家教,为和谐家庭建设不懈努力。她先后伺候祖母,婆婆,公公三位老人晚年生活十多年从无怨言,是远近闻名的好儿媳。通过努力,她将家里三个孩子都培养成了高材生,如今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任刚,男,43岁,长武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干部。生活中,夫妻相敬如宾、孝敬老人、家庭和睦,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传统美德,他用爱心、孝心、职责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张伯琨,男,31岁,长武县巨家镇干部。长武县深度贫困村马成寺村驻村干部,他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夫妻间相濡以沫,孝顺老人,孩子懂事,家庭和睦。

尚玉婷,女,50岁,长武县地税局妇联主任。她的家庭是一个和谐的幸福家庭,她和丈夫孝敬老人,经常用行动给儿子、儿媳做表率,孝道是其全家人共同遵循的信仰。一家人经常做好事不留名,他们用孝心、爱心、奉献共同筑了一个和谐的文明大家庭。

张致和,男,中共党员,长武县昭仁街道办东关村人。家有10口人,三世同堂,一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真诚待人、家庭和睦,良好的家风受到乡里一致好评。

马平易,男,55岁,洪家镇马寨村人。该家庭三世同堂,平凡而普通,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夫妻恩爱、尊老爱幼、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好评。

??

扶贫扶志先进个人事迹简介

姜西武,男,40岁,高中文化程度,肢体残疾。洪家镇姜曹村村民。他自幼患类风湿,行动不便。并且父母双亡,对生活失去信心。年春,县地税局扶贫工作组首先以交朋友的形式多次登门谈心,做思想工作,消除其对生活的绝望,鼓起生活的勇气。扶贫组委派电脑操作骨干,上门对他进行辅导培训,并免费为他赠送电脑和打印机各一台,共价值元。他本人从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操作技能。长时间的钻研磨炼,确实成为了一个操作电脑的内行,制表、打字、复印、收发电子邮件等项目,准确无误。村委会聘任姜西武为村信息员。他本人殷勤,细心,肯干,把村委会的文档整理的井井有条,及时打印上报的资料,及时向上级发送支部和村委会的相关活动情况和图片,他出色的工作受到镇上和村上领导的表扬。同时,他还成立了家庭打印门店,大大的方便了村民对于电脑业务的需求。年7月,他又注册成立姜曹希望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生产,共吸纳社员61人。短短几年时间,他从一个残疾人贫困户成长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刘兴瑞,男,62岁,亭口镇二厂村村民,肢体残疾二级。其儿子年仅22岁服毒自杀,老伴也相继去逝,本身残疾的他陷入贫困的深渊,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党的关怀来到了他的身边。扶贫工作队帮他拉上了自来水、修缮了房屋,亭口镇党委和政府还为他购置了沙发、立柜等家具。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巨大变化,他激动地说:政府扶我一把,自己也得鼓鼓劲往上爬,不能老给政府添麻烦。于是,刘兴瑞用元的产业到户资金成功的加入了合作社,每年享受驴厂和光伏农场的分红。这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还种植了2亩西瓜,在家里养了5头毛驴,从领到驴苗开始,他不辞辛苦,夜以继日精心的做着他的养驴事业,看着一年一年往上窜的收入,他觉得生活有了盼头,一心想摘下贫困户的帽子,争取过上小康生活。

席淼,男,33岁,昭仁街道办南关村村民。他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母亲、妻子和聪明的儿子。多年来,席淼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脱贫路上,将“最美家庭”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让贫困户彻底摒弃“等、靠、要”思想,在脱贫致富征程上越走越快。这是席淼一家对“最美家庭”的生动诠释。席淼不仅与家人和谐共处、相亲相爱,更以身作则,凭借自己的养猪经验便与家人一道成立了南关阳明生猪养殖场,采取“合作社+企业+贫困户”模式,吸纳贫困户入股扩大养殖规模,现养殖生猪头,取得到较好的经济收入。

孟斌,男,34岁,陕西梦之花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经理。年,孟斌不幸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过几年的治疗,花去60多万元。但是他对生活、工作没有失去信心。年他回到家乡长武县洪家镇长灵村发展黄花种植产业。他种植的60多亩黄花菜,当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他动员本村及周边村贫困户大量种植黄花菜,他给予这些群众先进的技术指导。同时,与贫困户协商,政府发放种苗,他兜底价收购,一些贫困户富余劳动力还在他的公司就业,使贫困户脱贫有了长久的项目支撑。经过不懈努力,黄花菜种植面积由6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多亩。去年以来,他个人先后投资80多万元,引进产品深加工设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依托这一项目可实现年产值多万,带动周边多贫困人口脱贫。他带领乡亲挥起致富的画笔,描绘出奔向小康的美丽画卷。

范小花,女,47岁,枣园镇武家村村民。在党的扶贫政策及惠农政策的帮助下,她和患病的丈夫经过深思熟虑,合理利用废旧庄基,购买了12头仔猪和四头母猪繁殖饲养,经过精心饲养当年出售肥猪12头,仔猪25头,纯收入4万多元,不仅还清了欠款,还盖了四间平方,生活逐渐有了起色。然而不幸的是,丈夫因病离开了人世,还欠下了巨额外债。面对困难,振作起来的她立志做一个“女强人”、“女汉子”。在亲戚朋友的资助下,筹措资金2万元,又买来了12头仔猪,7头母猪,重新筑起了致富之路。年,全年纯收入达8万元整,并实现了顺利脱贫,为全村贫困户脱贫工作树立了榜样。年,她又出售仔猪48头,用已繁殖的母猪达16头,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

张孝平,男,54岁,彭公镇鸦儿沟村村民。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加强家庭果园管理。年10月,他家的6亩果园总产5万斤商品果,亩均纯收入元,生产经营性(苹果)收入元。他始终以勤劳致富脱贫为荣,在冬闲时节,由他牵头,合伙经营板板糖作坊,他们起早贪黑,在工艺、技术精益求精,将鸦儿沟板板糖的优势产业做亮做响、做大做强,销往周边县区,获得纯收入1元。

李永厚,男,50岁,亭口镇亭南村村民,身患二级残疾,不能下地行走、常年以轮椅代步,但他并没有因为身残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暗暗下定决心,不怕腿残、就怕志短,幸福生活是由自己创造的。因其家近挨国道,家对面有一大型停车场。多方帮助他在家中开起了一个小型的百货商店,并请人在家门口竖起醒目招牌。他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就这样生意慢慢的好了起来。后来又在自家门口做起了为大型车辆加水的生意,并在政策扶持下,将院内房屋翻修重建,对外出租了三间房屋。就这样,李永厚一步步坚持下来,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创业之路。

赵小臣,男,42岁,巨家镇马成寺村村民。家里两个老人年事已高,妻子也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全家的重担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他不怕苦累、敢闯敢干,在帮扶人员的鼓励和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他积极学习肉羊养殖技术,走上规模化肉羊养殖的道路。年,他贷款3万元养羊40多只,并承包耕地种植玉米30亩,到年,发展到养羊70只左右,种植玉米40亩。年9月,他实现脱贫。年底,村里成立扶贫互助合作社,发展肉羊养殖,群众一致推荐他负责羊场的经营。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羊场肉羊存栏余只,经营管理良好,年实现分红4万元,带动全村46户贫困群众脱贫。

曹军民,男,50岁,相公镇龙头村村民。曹军民家中原有10亩果园,因务果技术落后,果树老化,产值不高。年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帮扶责任人多次入户,鼓励其扩大种植规模,并联系果技专家,指导其改进技术,更新树种,同时为其另协调承包10亩果园进行种植。目前,曹军民共有20亩果园,年产值达到了15万元。同时曹军民规划“林下经济”,在果园内放养肉鸡只,实现一园多收的生态发展模式,收入元。其子曹文龙因文化程度不高,还要协助家里务作果树,无法外出打工,帮扶单位为其协调了村巡逻员的公益性岗位。今年以来,曹文龙在闲暇之余,还在相公富秦生态循环养殖基地担任饲养员,学习技术,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自主发展、勤劳脱贫之路。

张香丽,男,现年48岁,枣园镇枣园村人,自幼双目失明。为了养家糊口,他听村上人说养猪的事情,可以脱贫致富,他很感兴趣,多年来一直在慢慢的研究养殖技术,甚至猪的防疫都是自己来打,从一开始的一两头,已经发展到了43头生猪,成了村里的养殖大户,街坊邻里对他的养殖技术交口称赞,也不时会有业界同行前来向他咨询讨教技术问题,他从不吝啬自己的“手艺”,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自己学来的,不是花钱买来的,大家都能把猪养好,这是好事儿”!他是一位盲人,他是贫困户,他是养猪专业户,他是群众劳动致富的“引航者”,他是大家产业脱贫的“领路人”。

编辑:李阳妍

审核:赵俊峰

征稿启事

欢迎广大长武微友踊跃投稿,题材不限。可报送时政资讯、好人好事、先进事迹、典型经验、美食美文、传说故事、便民服务、影像作品等稿件,让我们共同传播长武声音,展示长武风采,推介长武特色,为建设新时代富裕和谐美丽幸福新长武不懈努力!相信有您的参与,我们的长武会更加精彩!

投稿邮箱:

changwuyuqing

.







































氮芥酒精价格是不是很高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ly/3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