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渠
“久之有所创,必有所因”,这是我们的先人刻在我们村石碑上的一句至理名言。可是,我们先人创造了一个地名叫做“榆树渠”,却一没榆树,二没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记得我小时候,全村到处可见一个人都抱不住的大枣树,我们吃的枣又大又甜,人们称它为“晋枣”。是来自周代晋国的枣?还是觐见皇帝的枣?反正是原生态的古树佳肴吧!那个时候,榆树渠就没有榆树,父亲说他从小也没有见过榆树渠有什么榆树和水渠。
当然我们可以推测臆断,榆树渠数百亩的土地上,古来肯定是大树参天,荆棘丛生,但什么时候开垦变成沃野良田的,未听传说,也无从考证。
任何事物的变化总要有一个渐变的过程,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是我们村的变化也就太缓慢了,实在令人着急。全国解放都三十年了,改革开放都十多年了,我们村还是不见动静。路不平,水不通,住窑洞,学生上学难,群众看病难,更难的是大家手中没有钱,人们依旧按步就班的生产者,劳动着。家家户户每年过年只放一次炮,偶尔朝天放一枚“起火”,也就是一种古老的“火箭”吧!我每年春节从城里带回一些各种各样的花炮,耍完“社火”后,噼里啪啦一通,惹得全村男女老少高兴一番。
一九九五年,我想尽办法搞了二十多枚十二吋的高空礼花弹,斗胆在榆树渠冲天而放,连泾河对岸的彬县北极塬都震动了。也就是从那年前后县委会县政府铺开了上孟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
一九九八年,原咸阳市委书记谈俊琪来村帮扶,首先在榆树渠建起了一座“希望小学”。
希望小学由有关方面资助了43万元,村上发动在外职工干部自愿赞助8万元,共建教学楼两层26间。接着冯武臣大药堂赠送教学课桌椅套,市县领导资助校服套,电视机一台,并救助失学儿童12名。
一九九九年开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首先着眼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先后投资54万元,柏油罩面硬化新村主干道路3条,港道6条3公里,拓宽改造沙石道路2条4.2公里,修“U”型排污渠米,补砌路沿米,修绿化带平方米,栽树株,栽花0株,从而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变了群众的居住条件。同时于年建成全县第一个村级图书室群众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〇〇一年开始,连续五次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新村规划在榆树渠,占地.1亩,已搬迁群众户,使占全村81%的农户告别了地窑洞穴,住进了宽敞、明亮、干净、坚固的砖混结构新式房屋。
二〇〇六年,上孟村被列为全县唯一的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示范村,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要求,紧紧围绕“发展基础农业,壮大支柱产业,搞活村级经济,改善居住条件,活跃文化生活,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县委县政府集中全力,抓村里的基础建设。县委书记要求计划、交通、水利、扶贫、林果、广电、网络及乡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特点,解决村里的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时间,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由县水利局投资38.2万元新建的新村自来水排污工程全部完工。新砌Dg60“U”型渠米,Dg40“U”型渠米,新建入户过路桥座,生产过路桥16座,过路导虹8处,安装混凝土Dg管道80米,供水Dg50管道米,入户户。同时,县水利局投资0.5万元,为村制作大型喷绘和宣传版面33幅,涂料涂墙1平方米,大型宣传标语多字。
由县林果局投资21.4万元实施的绿化工程全部建成。新建塔柏株,雪松50株,中槐株,速生杨株,黑李梅株,月季花1株,绿化村庄道路米。
由县扶贫办投资14.4万元,新建集党员活动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医疗室、科技服务室为一体的高标准村级活动阵地全面完工。新建平房6间,.8平方米,并新修围墙50.4米,安装了大门等附属设施。
由县扶贫办负责的14户移民搬迁任务全部建成。
由县交通局新修宽8米、长1米的村间柏油路已经建成。全村近年累计建成柏油路达到米,彻底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由县网络公司实施有线电视入户工程,解决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先期入户60户,其余群众有线电视入户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由乡政府会同县交通、扶贫等部门协调解决了银武高速公路施工车辆绕行问题。
由多个部门协作新建平方米休闲广场一座,新修透视墙64米,并新建花园一处,增设了健身器材。
由县计划局上报有关相关项目工程,估算总投资为.8万元。建设内容为新村村民住宅40户,埋设排水系统管道米,硬化村庄道路米,架设供电线路2米,修建垃圾台及公厕两处,建设村委会村址1处建筑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约来。”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扶持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下,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诞生了!榆树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偏僻的小山村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小康路。
今日的榆树渠,呈现出村庄建设整齐、路旁绿树簇拥、基础设施齐全、人居环境优雅的崭新景象。村委会办公室内挂满了各级各部门授予的锦旗、奖牌。粗粗算起来,有省级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村,市级小康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社会治安模范村,全县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等等,村党支部连续五年被评为“红旗党支部”,粮食部门把这里树立为推广整个小麦种植示范基地(亩)。交通部门邀请全市交警大队长在这里观摩交通安全知识电视大奖赛,省电视台也在这里拍摄“百家碎戏”……
让我们铭记一个穷山村在新世纪初年务实基础,大打大翻身仗,跨越式发展的典型启示:
以科学发展引领新农村建设。他们聘请专家及市县专业技术人员对新农村基础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并且下大力气抓实施。同时制定了村上经济发展建设的长远规划,形成“苹果、养殖、劳务输出”三大主导产业,有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以经济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农业增收、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建成百亩示范园1个,50亩苹果示范园2个。仅去年全村果树强拉枝亩,果树实套袋亩1万只,种植地膜玉米亩,养畜头(只),劳务输出人。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37台(辆),门店14个,年末人均纯收入达元。
以文化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至始至终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是巩固村级政权的重中之重。全村累计评出“五好家庭”81户,“十星级文明户”户,好媳妇57人,好公婆48人,好妯娌39人。出现了文化活动丰富、文明新风畅达、家家和睦温馨、邻里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以生态发展保障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要保持整洁,栽树栽花要经常维护,文明习惯要培育养成,发家致富要讲究可持续,这些都得要用新的管理机制,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保护共有的生态家园。为此,村上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大会议事规则》、《新村卫生管理办法》、《村容村貌治理管理办法》、《村组干部环境卫生承包责任制》、《安全责任书》等等规章制度。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谨以此书向关怀、扶持、资助、奉献于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仁人志士、社会贤达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〇一〇年清明
相关链接:
上孟村赋
大家都在看长武夜景惊艳了整个咸阳
泾水为帆逐梦前行——行走在泾河边的女子李胜灵
长武乡村教师葛金茂登上年7月中国好人榜
一座城,一座有内涵的音乐喷泉!——长武新广场音乐喷泉
果乡煤城——长武县︱泾河文化之旅?追寻泾河魂
长武县古树名木集锦,看看有你们村的吗?
长武苹果,渭北高原上的天赐佳品!
长武县创业担保贷款办理指南
长武苹果,我的眼里只有你!!!
长武苹果熟了!快来长武吃苹果!
我为什么要在网上卖长武苹果
孝子刘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