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
地掌村写真
文丨郝贵平
村叫地掌,是因为地处塬上凹地,北临深沟大壑,地形像手掌一样,村子就在掌心。村名何人所起,又起于何时,都不得而知。现时,村民五百余户,人口两千稍多,算得上县里的大村。这是养我长大的地方,我的故乡情愫,牵系着它的山塬声息。
村人大多为郭、王二姓,我曾探寻两姓的人脉根系,都无果而终。二十多年前,村西修建,挖到一处郭氏家族墓葬,出土碑文有记:郭坤,字宗仪,正德二年(年)授马湖府经历,正德七年(年)卒,次年葬于故邑先茔。可知郭坤为地掌人氏,时任经历,为州府主管文书事务的八品官员,而正德为明代年号,马湖府位在四川。据此推知,明正德年以前,地掌村就有郭氏人居。王姓却无任何史迹可考。我家传有郝氏族谱,为明代洪化年间始居。又据《长武县文物志》记载,年省文物普查,于村西采集到粗绳纹板瓦、泥质灰陶器等残片,属秦汉物器。可知秦汉时代即有民居,而秦汉以远,则无佐证。
地掌村风俗民情与周边别处无异。只说独有的文化流传,即有郭隆瞻人神参半的故事。郭隆瞻为清康熙年间人,自幼好学,聪敏出众,进学为廪生,有廪膳供给,地位较高。当时,邻近十村合称一社,相传村社弟子集聚百里外的凤凰山求雨,推举郭隆瞻为翰墨先生,书写祭文,主持礼仪。持续多日的祈雨终于如愿,村社上演大戏以谢圣母。而祈雨、演戏适逢盛夏酷热,郭隆瞻支应繁多俗礼,不堪累疾侵身,致卧病早逝,享年十九。郭氏家族便募集建祠,塑像供奉。祠为郭公祠,飞檐翘角,立于沟头。清道光年间,与郭公祠隔胡同建一关帝庙,关帝庙对面,民国十年(年)又建戏楼一座。有此祠庙戏楼,村人历年祭拜,丰年常演古戏。戏楼的构架斗拱具建筑艺术价值,政府斥资翻修,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村子临沟,早先村人多于沟边就崖挖窑,劈院而居。更多家户夯制土坯作料,平地箍窑居住。修筑这种窑屋,不用砖木,只在U形夹墙中间,以草泥黏结土坯,做成拱形屋顶,正面砌垒土坯为壁,安装门窗即成。土坯、草泥花力气可得,动工筑屋只付匠人工钱,是最为俭省的平地居室。也有人家于平地挖出四方坑院,四壁凿窑,遂成家舍。平地箍窑和起坑凿窑,都是不宽裕人家。家境好者则盖房建厦,或双檐瓦房,或单檐厦房,多依土墙而建,也是为了节省。如此农居从古延续,密集于沟垴边缘,村人以垦种村外田地为生,而东南西三向,田亩广阔,宜耕宜植,传统农作年复一年。
村北为宽沟大壑,沟内山头突兀,山壑幽深。东沟西沟三处山崖下,三眼清泉并出,堪称奇观。中沟一眼出水最旺,一年四季,清流湍湍,为人畜用水之源。因泉高洼低,村人便于洼坪开垦田园,引泉种菜。春夏秋季,山头俯瞰,山腰坡坪菜畦层层,绿油油一抹景观。地掌人以善种蔬菜闻名,沟下日日有菜担上山,菜筐菜笼装满碧油油青菜,挑于县城售卖。所获芫荽、菠菜等叶类菜蔬,收获后以秸秆、干土覆盖,可藏贮到深冬;又经泉水浸泡复苏,售卖时仍碧嫩如初。沟下无菜地者,有的远赴外乡,收购花椒、槐米、辣椒等贩运售卖,有的肩挑车运,往返临近集市做小本生意。
从历史、文化、村居、蔬植方面,述说地掌村曾经的特征,大致如此。
如今,地掌村一改旧时容颜,那种沟边窑院已被弃置,土坯箍窑和平地坑窑已经隐迹,曾经受人向往的木架房厦也无人再建。前些年我在《我的黄土塬故乡》一文中,这样记叙村子的民居新貌:“我在村里信步走,随便看,几乎辨认不出记忆里的旧貌了。最显眼的是主干村道变成了水泥路面,路旁建起毗连的或是平顶屋舍,或是两层小楼的宅院,宅院大门都是新崭崭的镶着书法门斗的瓷砖门楼。扑进眼帘的村景村貌无声地叙说着发展、变革、富裕、祥和这些字眼的含义。”而祖辈人“从沟下的石槽泉口汲水生活,早晚下沟挑水是每日必做的家务”那种自然状态的生活,也成了记忆中的谈资。近年来,先是村南平地打成机井,机井水引家入户,后来沟下旺泉引上塬地,并入县里的供水工程,村人吃水用水统归政府管理,昔日自来水流入家户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今日的地掌有新时代的嬗变,也有旧意识的制约。这种认知,是我又一次回到故乡,走访许多村庄建设的新村社区,兴办不同类型的创新产业,村集体和村民户在更高层次向富裕、幸福并进的新貌之后生发的感慨。
在整体向富的生活追求中,地掌村建起了村委会办公院舍,村政权有了实体象征,又架设干道路灯,整修村庄环境,都是前进步伐中的新变。有的村民发挥个人技能,兴办个体产业,家庭积累比较可观。而多数家户在承包地发展苹果业,相当多的年轻人远赴外地常年打工。这是技能致富、勤劳致富为村人带来的新变。但,地掌村现今的村情中,还有历史遗留的分散意识的羁绊,又缺乏较强经济凝聚力的扭转。新一届村委会接手村务时,集体积累十分有限,加上国家建设用地、修筑高速占地、因泉水入网致沟下菜地弃种等补偿,也不过几十万元。并不丰裕的村经济还制约着发展的腿脚。
我在县里走访多个村庄整齐划一的新村民居时,看到小东庄村办起了牛羊养殖合作社,杏坡村办起了酱驴养殖业,七里村办起了果业合作社,沟圈村办起了光伏发电项目,都是借助国家扶贫政策和银行贷款发展起来的村办企业。这些村办企业一方面丰实着集体的公共积累,一方面吸纳村民股金,尤其是政府贴息的贫困户贷款股金,集体和村民并进奔富,崭新的发展机制尤现活力。
探寻这种活力的根本动因,村干部都有一个共同体会,就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意识,变革了他们村政管理的传统思维,开阔了他们志气立地的胸怀,激发了他们智能开花的潜能。兄弟村庄的成功,是启示也是引动。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地掌村同样拓展思维,激发活力,开始筹谋迈向新境界的规划了。
地掌沟山壑深大,林木葱茂,而称为梁背的一座山梁,却荒无寸木。那座山梁的坡洼,同是村里的土地资源啊,不该让它在荒凉中沉睡!村里要整修通达梁背山的道路,要兴建一个上百亩的花椒园了。那里山坡向阳,土层深厚,正符合花椒苗木喜光、耐旱的特性。唤醒沉睡中的梁背山,开辟一片村办经济的新天地,是村办产业催发集体经济的一重新的愿景啊。
我随村干部站在山头,向地掌沟瞭望。西沟、中沟已经长满林木,只有东沟的梁背山还是旧时模样。不久,荒秃的梁背山将不再荒秃,我仿佛看到遍布山坡的花椒林郁郁葱葱,闻到一树树艳红的花椒散发的清香,也仿佛听到人们采收花椒的喜语之声。时代和政策正在催发着往昔那种传统思维的转变,单家独户靠技能致富、勤劳致富的理念,正在向富家又富村的更高层次演进。瞭望梁背山,我在心里默默祝愿:地掌,你就快些向新的发展起点迈进吧!
作者·简介郝贵平
郝贵平,长武县地掌村人,现居新疆。知名作家,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和散文集十余种。多篇散文入选《中国散文大系》,选为中学语文试题、中学语文阅读课件和地方中学语文校本教材。创作和作品评介载入《中国散文百家谭》(四川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散文史》(百花文艺出版社)等。
大家医院院内“一卡通”上线试运行千年古寺—长武昭仁寺7月份,长武县这些区域将停电吾乡长武宜山秀水县富民强又一首写给家乡长武的歌——《献给你美丽的山河》投稿/合作(注明来意)
贵阳儿童白癜风贵州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