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精准扶贫?
答: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并按年度对贫困户进行调整的治贫方式。
二、“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是,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三、“两不愁三保障”具体指什么?
答:“两不愁三保障”具体指,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四、中央提出扶贫脱贫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水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五、中央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加快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具体措施为7+2:即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引导劳动力输出脱贫、实施易地搬迁脱贫、结合生态保护脱贫、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以及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和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
六、习总书记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四个切实”、“五个一批”指哪些内容?
答:“四个切实”是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五个一批”: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要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
七、“两率一度”指的是什么?
答:“两率一度”是指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贫困人口退出准确率、因村因户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
八、精准扶贫村级档案资料有哪些?
答:包括贫困农户登记表、贫困农户申请表、村民大会评议记录、贫困户初选名单公示、贫困户确认报告、贫困户审核确认情况公示、《扶贫手册》、《包扶工作手册》、《双向承诺书》、《明白卡》等。
九、什么是“五类特殊贫困人口”?
答:是指贫困残疾人、贫困老年人、家庭经济困难高中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和中高职在校生、贫困家庭大病患者等五类特殊贫困人口。
十、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能力弱等。
十一、“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我省“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总体目标是:到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现行省级标准下万贫困人口脱贫,5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片区县(以下简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到年,延安市率先在革命老区实现整体脱贫。
十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主要是那些农户?
答:一是居住在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边远地区、高寒山区和陡坡峡谷地带的农户;二是远离集镇和交通干线,修路、通电、通水一次性投资成本过大,群众就医、小孩上学不便的有然村组和单庄独户;三是地裂、滑坡、崩塌、洪涝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或地方病区,无法在当地生存的农户;四是无劳动能力、无家庭积累、无安全住房的农户。
十三、易地扶贫搬迁采取哪几种安置方式?有什么具体要求?
答: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优先考虑有园区和产业基础,遵循“三靠近”(城镇、园区、中心村)原则确定安置点,按照群众自愿原则确定安置方式。坚持以集中安置为主,安置点原则上规模不小于30户。集中安置包括:县城安置、产业园区安置、小城镇安置、乡村旅游区安置、新型农村社区安置、中心村安置等六种形式。县城安置,是依托县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大型移民社区集中安置,吸引和鼓励有条件的乡村群众进入县城落户定居、创业和就业。产业园区安置,是依托产业园区,建设集中安置社区,使搬迁对象就近就业。小城镇安置,是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在重点镇和有条件的建制镇区建设集中安置区,使有一定劳动技能或商贸就业基础的搬迁对象就近转移。乡村旅游区安置,主要立足关中、陕南、陕北不同的人文自然特点,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或旅游重点村,引导搬迁对象适度集中居住。新型农村社区安置,主要是结合镇村综合改革,因地制宜开展小村撤并、空心村治理,整合村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和移民新村,集中安置搬迁对象。中心村安置,是依托靠近交通要道、具有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的中心村,引导本行政村内搬迁对象就近集中安置。分散安置主要包括插花安置、进城务工和投亲靠友、省域内跨区安置等形式。
十四、搬迁安置点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围绕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建设住房和必要的附属设施;水、电、路、气、网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配套建设的产业项目等。
十五、如何安置特困户?
答:特困户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最大面积不得超过60平方米,所需资金由各级政府承担。
十六、产业扶贫项目有哪几类?
答:产业扶贫项目是指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行扶持、补助和贴息的,能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生产发展项目。具体包括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产业化扶贫项目、科技扶贫项目和信贷扶贫项目。
十七、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申请登记机关为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有5名以上符合以下条款的成员:①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及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履行章程规定的入社手续的,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但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单位不得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置备成员名册,并报登记机关。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中,农民至少应当占成员总数的百分之八十。成员总数二十人以下的,可以有一个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成员;成员总数超过二十人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成员不得超过成员总数的百分之五。
(2)有符合合作社法规定的章程;
(3)有符合合作社法规定的组织机构;
(4)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名称和章程确定的住所;
(5)有符合章程规定的成员出资。(县农牧局负责)
十八、“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培训政策都有哪些,怎样申请?
答:根据国务院扶贫办行政人事司关于印发《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国开办司发[]号)精神,扶持对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以下简称贫困家庭)中有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
扶持条件:
①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是指经精准识别进入最新一轮建档立卡数据库的贫困家庭。子女本人户口已迁出本村的贫困家庭(主要是指户口迁至学校所在地的高职在校生),同样享受扶持政策。
②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学习,并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系统注册正式学籍。中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等。扶持期限: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在校学习期间(包括顶岗实习),其家庭均可享受扶贫助学补助。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第一次得到扶贫助学补助后,其子女在校学习期间无论其家庭是否脱贫,都继续享受扶持政策。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期间享受扶贫助学补助,毕业后直接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习的学生,其家庭继续享受该资助政策。
补助标准:扶贫助学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元左右。具体标准由各地根据本地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实际消费水平自行确定。
补助方式:
①生源地补助。凡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无论其子女在何地就读,均在其家庭所在地申请扶贫助学补助。
②直补到户。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的对象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补助资金一律通过支农惠农“一卡(折)通”直接发放到贫困家庭。
③分期申请发放。每学年分秋季学期、春季学期两期申请、审核,补助资金分学期发放。
十九、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政策对象有哪些,怎样申请?
答:补助对象为被本科院校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并报到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届大学本科生。补助标准及申请程序由各县自主确定。
二十、贫困家庭学生的补助都有哪些?
答:贫困家庭资助从学前一年到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全覆盖。一是按照每生每天3元(一年按天计算)的生活费补助标准,落实学前一年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政策。二是按照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的标准(一年按天计算),全年小学元、初中1元的标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资助面超过在校寄宿学生的55%。三是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标准(一年按天计算),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政策。四是将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提高元,达到生均0元。具体资助额按贫困程度分为两档,特困生每生每年0元,贫困生每生每年1元。资助面约占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30%。五是按规定扩大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政策范围。将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提高元,达到生均0元。协调落实中职学校免学费及国家助学金资金,将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纳入中等职业免学费范围。中职助学金补助标准提高到0元。六是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全面落实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资助政策。七是完善精准扶贫体系,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高中生免除学费,对升入中高职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一次性补助元。
二十一、什么是小额信贷?
答:小额信贷扶贫是金融机构向贫困农户提供小额有偿扶贫资金而无需农户出具财产抵押的一种扶贫贷款方式。其基本运作模式是:小额短期,贷户联保,整贷零还。
二十二、扶贫贷款的程序是什么?
答:(1)个人申请。贫困户填写《贷款申请表》,附产业项目实施计划,经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审查加注意见后送镇政府审核。(2)审核公示。镇政府会同承办银行基层网点对贷款对象资格、产业项目、申报资料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加注意见、镇政府盖章报县扶贫部门审批。(3)审批发放。县扶贫部门审核批准后,送承办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办理相关手续,发放贷款。同时送财政部门审核备案。
二十三、贫困村创业扶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包括哪些内容,怎样申请?
答: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是指由各级扶贫机构组织或参与组织的,针对贫困地区扶贫创业带头人的免费培训。根据《陕西省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培训对象为:思想素质好有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责任心、有一定创业能力与创业基础、创业方向带动能力较强的扶贫创业者。根据国务院扶贫办“雨露百事通”APP,创业培训方向为:种植、养殖、电商、光伏、乡村旅游、加工业、销售业、民间手工艺、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业、再生资源开发、自然资源开采、教育培训、休闲农业、养生保健等。
办理程序为:
①个人报名,申请人通过“雨露百事通”手机APP或登陆雨露计划网(
(2)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
①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子女伤残、死亡)。对独生子女三级以上伤残和死亡家庭由政府给予资金上的扶助。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未收养子女的夫妻,年满49岁后,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元的扶助金,年满60岁以后,农村和城镇分别提高到元、元,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未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②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对三级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元的扶助金;对二级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元的扶助金;对一级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元的扶助金。并发症人员治愈、康复或死亡的,应终止发放特别扶助金。
③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在独生子女家庭失去子女时,对农村家庭,一次性补助2万元,其中精神慰藉费和生活补助费各1万元;对城镇家庭一次性补助3万元,其中精神慰藉费1万元、生活补助费2万元。所需经费,按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承担。
④失独家庭再生育。鼓励失独家庭收养、领养、过继子女,并在办理相关手续时提供方便。对失独家庭有再生育意愿、对自然怀孕有困难的,卫生计生部门免费提供一次人工扶助生殖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
⑤失独家庭养老安置。对失去生活能力以及年龄在60周岁以上未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失独家庭夫妇,按照就地、就近、方便、自愿的原则,由户籍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安置在当地公立养老机构生活,所需费用由县级财政直接拨付。对于个人自愿入住非公立养老机构的,其费用按照公立养老机构费用标准,由县级财政直接拨付,不足部分由个人承担。对自愿居家养老,且生活有困难、失能半失能的,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等服务。
⑥失独家庭殡葬救助。对年1月1日后死亡的失独家庭夫妇,凡自愿选择火化的,按每人元的标准,提供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四项基本殡葬服务。建有城市公益性公墓的县(市、区),应优先安排死亡的失独家庭夫妇,并减免购墓费。
⑦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凭“陕西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方便就医卡”医院就医时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医、优先交费、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优惠政策。
⑧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住院护理保险。对符合条件的全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父母,由省卫生计生委为全省计生特殊家庭父母办理不低于50元/年的住院护理保险。
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怀关爱。一是建立信息档案制度和“一对一”联系人工作机制,为每个家庭建立信息档案,并对基本信息实时更新,建立“一对一”联系人帮扶工作机制。二是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精神慰藉,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理抚慰工作。三是加强日常照料和养老照护,要加强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日常生活照料,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开展医疗救助,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根据特殊家庭的实际需要定期巡诊,提供出诊、家庭护理、健康咨询、社区康复指导等服务。同时,对60岁以上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开展中老年保健知识宣传,每年组织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三十一、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是多少?
答:《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管理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发[]号)文件指出:①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设项目,路基路面宽度原则上不低于四级(双车道)标准,每公里补助标准80万元;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项目,路基路面宽度原则上不低于四级(双车道)标准,每公里补助50万元。在保证各建设类别里程规模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对部确定的补助标准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幅度不超过10万元/公里。②县乡道改造项目,以三、四级(双车道)建设为主,每公里补助标准万元。
三十二、农村饮水安全的标准是什么?
答:农村饮水是否安全主要依据4年水利部、卫生部发布《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分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项指标组成。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就不能定为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①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6)的要求。②供水水量: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40—60L为安全,20-40L为基本安全。采用分散供水的干旱缺水地区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20L。③方便程度: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安全,20分钟为基本安全。平原和丘陵地区实现供水到户,偏远山区和牧区可到集中供水点。④供水保证率:水源保证率在严重缺水地区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
三十三、社会扶贫包括哪些内容?
答:陕西省的社会扶贫主要包括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村扶贫、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富县帮贫县活动、苏陕对口协作扶贫和社会各界自发开展的各种扶贫活动。
三十四、贫困村驻村工作队主要职责任务有哪些?
答:驻村工作队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工作队驻村帮扶和干部联户扶贫,帮助低收入村和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提高能力,三年实现帮扶村和贫困户收入翻一番,贫困户全部稳定脱贫。驻村工作队的重点任务是做好本单位领导和干部联户扶贫的联络协调和管理服务,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
具体任务是:
①协助组织开展贫困户核查认定、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②协调派出单位落实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③协助制定并实施帮扶村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
④协调落实并指导实施各类扶贫开发项目;⑤协助抓好“两委会”班子建设,宣传并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三十五、选派的“第一书记”有哪些职责任务?
答:“第一书记”在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展工作,注意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主要职责任务是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和提升治理水平。
三十六、精准扶贫对象识别原则是什么?
两优先: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失独家庭)和重度残疾人家庭。
三必进:民政部门认定的孤儿、五保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现居土窑洞或危漏土木结构房屋的;因突发重大自然灾害、大病、意外伤亡造成贫困的。
十不准:即在城镇有商品房;在城镇有门面房或者经营门店三年以上;家庭有楼房的;家庭有小汽车或工程机械的;家庭经营大型运输车辆三年以上的;现任村干部的;家庭有财政供养人员的;不赡养老人的;儿女有房,但父母分户单独生活的;举家外出一年以上的。
三十七、各类补助明细
(一)民政部门补贴:
1、五保户:集中敬老院:元/年,农村分散:5元/年
2、低保户:A类:元/月
B类:元/月
C类:元/月
3、高龄补贴:70——79周岁:50元/月
80——89周岁:元/月
90——周岁:元/月
周岁以上:元/月
4、孤儿补贴:0-18周岁:元/月
(二)养老补贴(以最低缴纳养老金为基准):
60——69周岁:元/月
70——79周岁:元/月
80周岁以上:元/月
(三)残疾人补贴:
贫困户持1—4级残疾证60元/月,儿童:元。
贫困户生活补贴:一级元/月,二级80元/月。
咸阳市脱贫攻坚“五个一批”政策措施
一、发展产业就业脱贫一批
1、帮扶对象
(1)建档立卡中20.62万名(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67.5%)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它资源,但缺少经营能力或资金、技术的贫困人口。
(2)建档立卡中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资金或经营能力的贫困人口。
2、扶贫措施
(1)引导和支持其依靠发展产业、搭帮互助、流转承包地实现就地发展产业脱贫;
(2)通过对其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及提供企业爱心岗位,对贫困家庭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促进就业实现脱贫。
二、易地搬迁脱贫一批
1、搬迁对象
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革命老区、六盘山片区、旱腰带地区和其他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1.45万户5.1万名贫困人口,和生活在上述区域的其他有搬迁意愿的1.41万户5.6万名一般农户。
2、相关政策及补助标准
(1)易地扶贫搬迁补助到户资金是指中省市县财政预算内用于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建房补助(或购买存量房)、搬迁户庄基腾退的补助资金。
(2)集中安置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则按“3+1”的标准执行,即每户补助3万元,每人补助1万元。各县可根据本县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家庭人口分布状况,在每户补助3万元不变的前提下,自行确定每人补助标准,使省上测算的每户7万元的建房补助资金足量到户。宅基地腾退复垦按每户1万元标准执行。每户产业扶持资金3万元由各县统筹安排使用。
(3)分散安置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建房(或购买存量房)补助4万元,宅基地腾退复垦按每户1万元标准执行。每户产业扶持3万元由各县统筹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在县域外分散安置的贫困户,其3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由各县统筹安排使用。
(4)集中安置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每户4万元的基础设施配套补助,分散安置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享受每户4万元的基础设施配套补助。集中安置的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若购买现房,其4万元的基础设施配套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售房方购买基础设施配套,确认到该搬迁户名下;若购买增量新建房,其4万元的基础设施配套由县上统一用于建房的大小配套,并作为建房成本组成部分,确认到该搬迁户名下。
(5)易地扶贫搬迁到户补助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式支付,封闭运行,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到户凭证上签字确认。补助到户资金由各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负责落实,各县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乡镇扶贫工作站(或扶贫专干)和村委会与贫困群众一一对接。
(6)分散安置由搬迁户首先提出书面申请,以乡镇为单位分类审核,造册登记,报各县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汇总审查。待搬迁户正式签订购房合同或协议后,提出补助申请,由各县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有关部门实地查勘确认,收集购房合同或协议,并将复印件存档后,一次性将4万元补助资金打入该户银行卡,确保专款专用。
(7)宅基地腾退资金的发放,由搬迁户提出书面申请,报乡镇政府汇总,县国土部门和扶贫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勘察验收合格后,将1万元宅基地腾退资金直接打入搬迁户账户。
(8)易地搬迁贫困户每户市财政建房补助0元继续执行,县财政补助的0元用于发展产业或归还贷款,不再用于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建房补助。
三、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1、帮扶对象
(1)与渭河、泾河及其支流水质保护和流域生态修复保护紧密结合,加大马栏山、石门山、爷台山、嵯峨山、九嵕山、五凤山和重点保护陵园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用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并列出一定比例专项用于脱贫攻坚。
(2)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湿地、森林公园,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
2、相关政策和措施
(1)对长武、永寿、旬邑、淳化4个贫困县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积极申报调整贫困县基本农田保有指标。
(2)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林草地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3)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全面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审计。
四、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1、帮扶对象
对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的4.8万名贫困家庭子女,通过实施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等“一条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包扶机制,帮助就学就业,彻底斩断贫困代际遗传的“穷根”,促其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2、相关措施和补贴标准
(1)对免费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前一年在园幼儿每年给予元生活补贴,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学元、初中1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
(2)对贫困家庭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发放0元补助;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每人一次性再给予元扶贫助学补助;
(3)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实行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全覆盖,仍有困难的,再由高校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建立资助专项基金给予补助;
(4)扩大省属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积极争取国家增加我省“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从教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
(5)建立省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行大城市优质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等帮扶措施,努力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
五、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1、帮扶对象
对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的15.23万名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口,通过提高基础养老金,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政策,实施合作医疗、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临时救助和政府集中供养或分散供养方式等政策措施,兜底保障其脱贫。
2、相关政策及补贴标准
(1)对无劳动能力、残疾等贫困人口和五保户,市县两级按不低于0元(年人均不变价)的脱贫标准补足差额、实现精准兜底脱贫。对因病返贫的贫困人口,在用足用好现有合疗医保政策的同时,符合条件的纳入大病医疗保障范围予以保障,有效解除因病致贫返贫人口经济负担。
(2)分类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从年开始实行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两线合一”;实行渐退低保帮扶,对当年超过低保标准但收入尚不稳定的农村家庭,延续12个月低保政策,其中残疾人家庭可再适度延长救助时限;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落实力度,帮助农村贫困群众应对突发性、紧迫性和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加快敬老院、幸福院、光荣院、康复中心、抚养中心等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最大限度实现对孤、残等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
(3)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出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县,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制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门诊救助、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户,再进行临时救助和补助;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扩大纳入基本医疗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医院(医院)医院稳定持续的“一对一”对口帮扶关系,实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实施贫困地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为贫困地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本专科生,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加强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年上半年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儿童福利院、救助保护机构、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社区儿童之家等服务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家庭、学校、基层组织、政府和社会力量相衔接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健全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收入家庭重病重残等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按照低保标准增发补助金;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群体关爱服务工作。
来源:咸阳宣传
投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