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柿柿红》已经在央视一套播放好几集啦,怎么还没见我们富平的拍摄地呢?其实,本片的拍摄前部分主要是在长武的宜山拍摄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这个地方吧!
您好,我叫宜山,隶属长武。每晚八点零九,我在央视一套,与您共度时光。
没错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的大型情感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正在央视一套黄金剧场热播,其主要取景地就在我这里今天,来看看屏幕背后的我吧
宜山秀水
这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大名叫宜山村,小名叫菜园头。我就隐藏在宜山脚下、黑河边上、树丛掩映之中。宜山之“宜”字很有来历,图二那座山屹立在宜禄川黑河南岸,其山峰酷似一个“宜”字,因此得名“宜山”,而我位于其脚下,因此被取名宜山村。人们叫我菜园头,是因为我这里盛产瓜果蔬菜。我有很多高大上的亲戚,比如古宜禄县、昔时文庙内的“宜山书院”、县城南门“宜山门”,还有隋唐名人牛弘别墅就在宜山上,是我近邻呢!总之,渊源有多深,你来猜一猜!
“宜山秀水”是长武八景之一,也是我的一张名片。看完宜山,来看秀水吧。因为宜山西边的山峰很像俯首张口的老虎头,人称老虎脎。老虎口的岩层中有泉水涌出,下流到石砭上一个长方形的石池中。石池正好处在老虎的颔下。泉水流满石池后又蜿蜒下流到山根的水池中。泉水澄滢爽甜,夏天清凉,冬不结冰,祖先们称其为凉水泉。后来,相传在南北朝时,今长武县城东街北水沟畔,有一李姓名唤阿姑的姑娘,聪明淑慧,头生秃疮,长相丑陋,受哥嫂虐待,历尽折磨。后由神仙点化坐化于麟游县威龙山的安子坪,受封阿姑圣母。阿姑赴安子坪途中,在宜山歇息,喝了凉水泉的水,然后沐浴,结果秃疮消失了,长出了满头黑发,皮肤嫩白,面若桃花,变成了姿容秀美的仙女。从此宜山的凉水泉就出名了,改名为秀水泉,还叫秀女泉、圣母泉。注意一下:图二里是装满水的
剧中村落
其实,我是个纯粹的河滩小村,距离长武县城十五公里,可谓“偏远”。那时候,人们主要靠卖菜为生,总是凌晨就出发,牛拉着人,人带着菜,连夜赶到县城时天微亮,把菜卖给菜贩又匆匆赶回务农活,到回来时人已迷迷糊糊睡着在牛车上,全凭牛给拉回家,牛确实很牛人也很辛苦因为这还是大路,没有大路之前是小路,小路又陡又峭,曾有人在贩卖蔬菜、瓜果的途中翻车而亡。
六、七十年代,我还是很富饶的,有大量田地,粮食丰产,牲畜成群。那时人们还住在山脚下、山腰上星星点点的窑洞里,姑娘们都争着抢着嫁俺们这里的小伙呢只是到了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塬上的日子越来越好,就算我搬迁到稍微平点的地带,盖起了砖瓦房,姑娘们都不来了,主要嫌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吃苦受累还挣钱少但现在都成亲切记忆了。
这是《岁岁年年柿柿红》中王长安的家,他家境贫寒,住的房屋都是土胚房、土墙,院子里有棵柿子树,也是后来致富的“摇钱树”
对面那是剧中的宜水小学。昔日清晨,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村子里人们对老师一声“先生”的尊称都是多么美好。
供销社是一个孩子们十分向往的地方,那时钱是按一分一厘算的,一毛钱能买好多糖呢!
那时候家家门楼上有“谦受益”“爱劳动”“耕读传家”“满招损”等不同门匾,那是人们厚重的信仰,淳朴的追求,也是一种“初心”。你家门楼上曾是什么字?
还有家家户户门上的编号,谁记得自行车也曾编过号?
小时候有一篇课文就是《颗粒归仓》,讲的好像是一个小弟弟爱护集体粮食的品格。我们小时候也在大人收麦之后,到田里再捡遗漏的麦穗,力求颗粒归仓。
永远的真理
青年有力量,国家有希望!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奋斗吧!
小木头桥,没有大雨大浪,显得孤零零的。
本来清澈见底的小河,因几天下雨涨水而水深浪急。
依然住在河滩里的老人,对人十分淳厚热情,当给她照相时也竟然摆出了一个时尚的POSE,临走时还要拉着你的手说“拉拉手,好朋友。”下面两个,一个是用麦秆做的,一个是用玉米杆做的,谁知道他们的用途呢?
养只鸡、鸭、狗,种点菜、瓜、果,理想中的惬意田园生活。这是我骨子里的气质——一种静,一种慢。
当年,谁拿图一跟一种小虫子嬉戏?谁拿图二和小伙伴玩过游戏?谁当图三是老鼠它舅?谁拿图四编过小兔子?路边一切花花草草也是那么清新那么亲切!
。。。
这就是我,我就是宜山。虽然上了央视,在《岁岁年年柿柿红》中见证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但我不会自满,会继续努力向前。
来源:昭仁党建长武微天下
(未完待续富平拍摄地)
富平本地秒杀戳原文去富平掌圈发布查询便民信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