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十八庙会说太昌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太昌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三月十八古庙会。“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说的便是甘肃省宁县太昌镇,它位于黄土高原一一董志塬南部,距陕西省长武县约三十公里。太昌镇的群众自古以来喜爱秦腔,因此戏台多,除了农历六月麦收季节外,几乎其他月份都有活动,秦腔戏更是少不了的。从明清,民国直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太昌都是董志塬上很有名气的城镇,这里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数不清的古老神话传说,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悠久的秦腔文化,无不使人久久回味。庙会,顾名思义少不了庙,也少不了秦腔戏。而太昌的古建筑三庙一殿,统称的“五楼四洞子,古槐挂镜子,中间加个石碇子”,从南城墙上东南面的三教殿,西南角的将军庙,西城墙中段的魁星楼,到东城墙外与南城墙齐平的娘娘庙,城内西南的孔子庙,北城门外东北处的药王庙和西北处的文王庙,无一不显出它的古老文化和悠久历史。一,正月初九上九会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而玉皇大帝是掌管仙,人,魔三界,权力至高无上的大官,上管天上大小众仙,中管人间黎民百姓,下管阴曹地府,阎罗王,四海龙王。玉皇大帝庙建在青牛村,其名副其实的金身久负盛名至今。上九会是一年中的第一场庙会,人们辞旧迎新,喜气洋洋,当然烧香的善男信女更是络绎不绝。欢畅幽默诙谐的丑角戏也给这节日的欢乐增添了更多幸福色彩,杂技社火,文艺节目,元宵灯会,载歌载舞,锣鼓喧天,这个热闹气氛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二月二龙抬头,药王庙里舍灵药药王庙殿门朝南,今为东风大队部。药王庙内塑药圣始祖孙时邈像。这天,人头窜动,求香拜神的人川流不息,人们祈求百病不生,福寿康宁。庙会上吃穿玩乐,应有尽有,无奇不有,好一翻热闹,秦腔戏里唱的是“二月二来龙抬头,前门里赶出薛平贵,后门里气走王宝钏”。三月十八,娘娘庙会娘娘庙会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场庙会,那场面绝对空前绝后。娘娘庙也称三霄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岐伐商纣时的三位仙姑:云霄,碧霄和琼霄。人们祭拜三位女神,盼其显灵,为家庭降生贵子以求人丁兴旺。人山人海的会场热闹非凡,耍猴的,卖艺的,写字画的,马戏团,杂技团,电影院,旋转木马等吸引着大人小孩目不暇接。街道上车水马龙,街道两旁各种小吃香气诱人,玩具杂货摊,五金家电,烟酒副食,服装鞋帽等,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真的让人不禁大饱眼福,也大饱了口福。戏园子里男女老少有的坐个小木凳,有的坐在自家的三轮车厢上抱着孙子孙女,有的干脆站着眼睛定定盯着戏台,脸上的表情跟随戏曲情节时而惊张,时而欢乐,时而愁闷,时而大笑,时而哎声叹气,时而偷愉摸泪,难怪有人调侃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解放后,娘娘庙会改为物资交流大会。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年三月十八会,我都会跟随父亲去买卖牲灵。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把养得膘肥体壮的牲口喂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再将其毛梳理得顺顺溜溜,油光发亮,这时便随着乡里乡亲们一起出发了。那时,牲畜市场设在太昌南头,中学附近的大涝池里,来自四面八方的畜牧人牵着牲畜或买或卖,拥挤的市场人声沸扬,夹杂着猪羊马牛的叫啸声,衣袖上戴着红袖章的执勤人员穿行在买家卖家之间,一会把手藏在衣襟下和这个捏捏手讨讨价,一会又拉着那个的手缩进衣袖捏着手指还还价。那时我不知道他们那样是干什么,我只关心吃。父亲喜欢吃杏仁油茶泡麻花,一碗热气腾腾的杏仁油茶泡上一根酥脆的大麻花油香油香的才花一块钱。而那种小吃现在集市上跟本看不到了,似乎已经失传了。我则喜欢吃一碗五毛钱的凉粉,省下另外五毛钱,一毛钱买一瓶盖麻子嗑着,五分钱买一根冰棍时不时放在嘴里溜一下,剩下三毛五分钱再买个头花发卡什么的。对了,那时候小女孩都喜欢扎两个小辫子,绑上两条红纱飘带可漂亮了呢!到了下午散集后,父亲就带我去吃荞面饸饹,其实我一点不喜欢吃那种面,此面比小麦面黑,带着零星小黑点,吃在嘴里硬硬的,咽下去的时候似乎有荞麦皮扎得我喉咙痛,好多年不吃了,突然感觉现在的荞面饸饹比那时好吃多了。秦腔戏晚上最好看了,灯光闪烁,五颜六色,演员精神抖擞,妆容精致,服饰艳丽夺目。父亲是个老戏迷,我从小呆在他身边耳濡目染也成了半个小戏迷。父亲的老舅舅,我的老舅爷人称杨胖子,他家就住太昌杨家村。傍晚时分,我跟着父亲及老舅爷的家人浩浩荡荡出发前往戏园,那心情,那场面就像宋丹丹小品上说的“那是相当的壮观”。过了四月八,庄稼汉心放下四月八的庙会戏是在南头戏台唱的,过了四月八,自然灾害相对减少了,没有了大寒风雪霜冻,田里的庄稼节节高,这时百姓祭拜神灵,祈求有个好收成,此时,城墙西南角的将军庙内的小像四爷一一赵云被人们奉为心目中的英雄偶像,有人说三国桃园三结义:刘备为大,关羽第二,张飞老三,后来来了赵云就命他为四弟即这里所说的四爷。五月十三滴一点,耀州城里买大碗

传说五月十三是关老爷磨刀的忌日。那天,老天爷必祥降甘霖,以预示农作物大丰收。老爷庙会虽没有娘娘庙会大,但也很有名气,四面八方的香客涌入关爷庙,跪拜进香,三拜九叩祈求财源广进。庙门口台阶下东有个石碾子,旁边有个圆涝池据说是关老爷的磨刀盆。关帝庙会从五月初五端午节到五月十三后。父老乡亲们过大会唱大戏,期望关老爷保佑风调雨顺,民和年丰。七月七日鹊桥会孔子庙也称显圣殿,供奉着圣人孔子坐像,庙殿向东有一棵古老而粗壮的古槐,传说是孔子的一支毛笔,树下有一个很大很圆的涝池使是神的砚台。每逢七月七日鹊桥节会南头戏台就唱七仙配,也叫显圣庙会,人们祭拜文人初祖孔子,望子成龙,盼后辈儿孙多出文人秀士,报效祖国光宗耀祖。清末此庙改为新式学堂,民国初又改为宁县第二高等小学。解放后新建了太昌小学,这所小学作为老校与新校并存于五十年代末。八月十五唱大戏,百子庙内求富贵百子庙也叫文王庙,在城北,座北向南。据说周文王姬昌有九十九个儿子,伐商纣时,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又收养了一个义子取名雷震子,正好凑齐一百子。八月十五月圆人团聚,百子祝寿。进香的人们以求五谷丰登,多富多寿,富贵平安。九月九日菊花会,三教殿里祝长寿三教殿在南城墙上。三教指孔子创建的儒教,老子的道教和释加牟尼的佛教。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道教信服金,木,水,火,土八挂。佛教讲究生老病死苦等因果报应。三教殿供奉的三大教主有广寒宫修道成仙的太上老君为大教,玉虚宫修道成仙的元始天尊为二教,碧游宫修道成仙的通天教主为三教主。九月九日大戏台唱大戏过长寿菊花会,祭神拜像的男男女女们盼望老人健康长寿,福禄同春。十月初一送寒衣,山神庙里求平安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孟疆女来把长城哭。初一这天家家户户把坟上祭祀亡灵。初六便是祭奠山神爷的日子。山神爷在神界工作单纯,属清水衙门。不过这天人们还是杀猪献羊,敲锣打鼓唱大戏,以求山神爷管好野兽不要出来伤人。十一月里大雪飞,乐享太平思故人西城墙中段有一庙名魁星楼,魁星原为天上的二十八宿之一,道教尊其为主宰文运的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两位代表性的人物:王孝锡和王介夫,他们出生在太昌西壕北店,正是魁星楼向东的方向,他们毕业於国立西北大学和西安中山学院。王孝锡在大革命时期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在西北早期职业活动家,是共产党在甘肃的创建人之一,一九二八年十月被捕十二月被国民党杀害於兰州,成为革命烈士,现于宁县烈士陵园中。王介夫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抗日阶段37年至39年被抗日联合政府派往延安县担任县长,与延安中共高层有亲密往来,为抗日做过许多贡献,接受过毛主席的接见和宴请,后终老家乡。从太昌北店里走出的大学生也多于其别处,这其中原由是否与北店和魁星楼对齐有关,便不得而知了!腊八节里盼过年,家家户户乐开怀腊八节也叫逍遥会。年关之即过会时间短,外地的商贾客贩都回家过年了,也就剩本地人自娱自乐了,这时的评书,快板,小品,牛皮影子戏,泥人戏,秦腔段子,真是八仙过海,各显身手。太昌人民几百年用汗水建成的文化古迹,经过破四旧立四新的十年浩劫后,现已荡然无存了,但那些古老的传说,不杇的文化,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热闹的古庙会,传统的秦腔艺术将世世代代传下去,使古人留恋,令后人神往。

赞赏

长按







































白颠的危害
北京医院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ly/2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