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挺专栏宝鸡面皮在食文化的历史地位

李从悠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2/yuyue/

一个产品到品牌,需要时间的考验,几年,几十年,上百年,上千年的积淀,在积淀的过程中,形成特定的文化和公信力,才能造就一个品牌。宝鸡擀面皮就是这样的一个传统品牌,一个传统品牌如何在新时代获得新生,获得更好的效益和广誉度,这就需要定位,在定位之前要了解面皮的历史和发展传承脉络,温故才能知新,才能为未来发展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

在陕西范围内“凉皮”类食品,包括西安的“秦镇米皮”,宝鸡的“擀面皮”,汉中的“热米皮”,安康的“蒸面”,清真的“麻酱凉皮”,成为陕西饮食文化中小吃面食的一个系列品种,不论是成品形式还是制作技法,还有口感味道,在陕西,在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几类凉皮的出现,都有它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其中。反映了华夏民族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不同的饮食习俗,虽然凉皮制作的食材不同,但方式和形状却是惊人的相似,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文化长期的交融的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陕西凉皮的地位愈加提高,四种风格味道的凉皮先后荣获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陕西凉皮走出三秦大地已在全国落地生根,并形成多个区域流派,及全国近百万商户,凉皮也从街头小吃到门店餐厅,从小商铺到大超市,从欧洲到亚洲,都有它的影子。凉皮处处受欢迎,代代相承,形成庞大的凉皮世界,并且饱含了陕西人的习俗与灵魂。

一、宝鸡面皮的历史性

具体到咱们宝鸡的面皮,其来源和发展过程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有专家认为作为西府名小吃之一的擀面皮就是由唐代的“槐叶冷淘”演变而来的,是夏令消暑食品。《唐六典》中记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意思是唐制规定,夏日朝会燕飨,皇家御厨大官(也作“太官”)所供应给官员的食物中,即有此味,可见原为宫廷食品。其制法大致为:采青槐嫩叶捣汁和入面粉,做成细面条,煮熟后放入冰水中浸漂,其色鲜碧,然后捞起,以熟油浇拌,放入井中或冰窖中冷藏。食用时再加佐料调味,成为令人爽心适口的消暑佳食。至宋代,又有甘菊冷淘等。可发展至近代,则为各种花色冷面,惟不用槐叶或甘菊,因而无其青翠可爱的颜色。唐杜甫《槐叶冷淘》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宋王禹傋《甘菊冷淘》诗:“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篱根……俸面新加细,溲牢如玉墩。随刀落银缕,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芳香敌兰荪。”宋无名氏《西湖老人繁胜录》:“六月初六日……[有]沫肉瀣淘、银丝冷淘。”可见,从唐至宋,饮食的传播是沿着关中—中原这个线路,关中的很多饮食习俗随着政治的迁移,逐步往东,再往南,这也是一个传承的过程。

上述说法,有人认为“冷淘”指的应该是“面条”,怎么可能是“凉皮”呢?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狭隘的看法。陕西自古面食发达,因为宝鸡是周人的崛起之地,作为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就有上千年,农业,畜牧业发达,饮食文化也随之发达。而关中一带自汉朝开始就被认为是“天府之国”,物产丰富,小麦自西汉后期成为主要的食材之一。这是时代的进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成果,是中国古人从“粒食”到“面食”的飞跃。古时的面食品种很多,制作方式也很多,而宝鸡的“面皮”即是其中之一。因此,在中国的历史上,传承了上千年,并流传至今,受到人们喜爱,可谓长盛不衰,是有原因的。

在宝鸡岐山一带,被认为是“擀面皮”的发源地,而且有个很高雅的名称“御京粉”。从这个名称即可知“擀面皮”的不同寻常。不少研究文章在追朔“擀面皮”历史时,只根据民间口头传说中追朔到大清康熙年间,说是岐山八亩沟一位叫王同江的老人,中年时在清宫“御膳房”专做擀面皮供皇室食用,晚年回岐山八亩沟收徒传艺,自咸丰、同治、光绪年早已遍布县域四周,推及西府名地。

因为好吃,宝鸡一带各县争相仿效,凤翔一带固其为面粉所谓之“面皮”;宝鸡虢镇一带因其为面粉酿造谓之“酿皮”;扶风、武功一带因其系面之淀粉做谓之“粉皮”;眉县一带因其凉面食之谓之“凉皮”。但岐山民间仍称作“御京粉”或“岐山擀面皮”或“岐山面皮”始终不变。

以上传闻虽无法证实,但也寄托了人们对面食的喜爱,并赋与它崇高的精神价值和名人情结,实际反映的是中国面食在技艺上的进化,在品种上的多样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化。

二、宝鸡面皮的文化性

宝鸡是周文化的诞生地,也是饮食文化的诞生地。历史上陕西的地位在全国很高,包括宝鸡在内的关中地区的饮食是烹饪技艺的领导者,是饮食文化的奠基者,一千二百多年占据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顶峰。和、礼、雅正是我们陕西食文化的根基和内涵。全世界只有中国认为文化始于饮食,《礼记·礼运》很明确地说过:“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中华文化的“礼”与我们当今说的“文化”意思大致相同。古人早就认识到饮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本源。《荀子·礼论》也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争。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古人用“礼”提升了文明,对落后民族就有了同化力,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壮大过程。后来,孔子也说“礼之用,和为贵。”这个“和”又是中国烹调的本质,甚至是代称。《国语·郑语》中有“以他平他谓之和”。此外,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饮食还体现了“雅”,“雅”就是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升华,在汉赋唐诗、载歌载舞、钟鸣鼎食中获得一种审美享受。

前面我们说过,宝鸡面皮还有个名称是“御京粉”,与“见风消”“三皮丝”等都属于同一文化类型的菜肴和面食,都体现了古人对食物的崇敬,都表现出陕西饮食文化的和、礼、雅,这是一种传统的延续,是中国基本文化的传承。通俗一点说,看似简单的一碗“擀面皮”,其背后是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以及生活习俗,还有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朱立挺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民俗研究学者、教授,陕菜网董事,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陕菜协会副会长、西安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餐饮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民俗协会会员、大唐博相府文化艺术酒店文化顾问、陕菜网专栏作家。

编辑:王渤文

图片:网络

陕菜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angwuzx.com/cwxly/7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