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乃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醴泉县烟霞乡九嵕山上。
六骏,指唐太宗在统一中国战争中骑乘作战的六匹骏马。贞观十年(公元年),唐太宗营建昭陵时,诏令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图样,工艺美术家阎立德设计并组织施工雕刻六骏。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是对这些曾经浴血疆场,生死与共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
“昭陵六骏”原置于昭陵北麓祭殿两侧庑廊,分别雕凿在6块巨大的长方形石料上,每块约高1.71米,宽2.05米,厚0.3米,分两组东西排列。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情景。每幅画面都告诉人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现在,为了更好的保护这批珍贵的文物,将“昭陵六骏”安放到了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
东面的第一骏名叫——“特勒(勤)骠”,马黄白,嘴微黑,毛色黄里透白,故称膘,特勒是突厥族常用的一个官衔名称,可能是突厥族某特勒所赠。为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时所乘坐骑。
李世民在年乘此马与宋金刚作战,史载:唐初天下未定,宋金刚陷浍州(在今山西境内),兵锋甚锐,特勒骠在这一战役中载着李世民勇猛冲入敌阵,一昼夜接战数十回合,连打了八个硬仗,建立了功绩。
唐太宗为它的题赞是:应策腾空,承声半汉;天险摧敌,乘危济难。
东面第二骏名叫——“青骓”,来源于突厥文cin或sin,指来自西方大秦的骏马。苍白杂色,为李世民和窦建德(隋朝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洛阳武牢关交战时的坐骑。
窦建德原系隋军麾下将领,据说还是李世民的母舅,乘乱自称夏国王。
据文献记载,武牢关大战,当时,唐军扼守武牢关,占据有利地形。李世民趁敌方列阵已久,饥饿疲倦之机,下令全面反攻,李世民最先骑上“青骓”马,率领一支精锐骑兵,似离弦之箭,直入窦建德军长达20里的军阵,左驰右掣,打跨了窦建德和十几万大军,并在牛口渚(今河南省汜水县西北12.5公里处)一举擒获了窦建德。一场大战下来,骏马“青骓”身上中了五箭(前边一箭,后面四箭),都是从迎面射来的,但多射在马身后部,足见它奔跑起来迅猛异常,速度之快。石刻“青骓”呈疾驰之状,显示出飞奔陷阵的情景。武牢关大捷,使唐朝初年的统一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唐太宗给它的赞语是: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前三句形容马的矫捷轻快,后一句道出这一战役的关键性意义。
东面第三骏名叫——“什伐赤”.什伐是波斯语马的音译,是来自波斯的红马;另一种说法是“什伐赤”为突厥高级官号“设发”命名的坐骑。纯赤色,也是李世民在洛阳武牢关与王世充、窦建德作战时的坐骑。王世充祖上西域人,隋末唐初自称郑王,据洛阳,与窦建德结好。当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王向窦求救,但都被李世民击败。
石刻上的骏马凌空飞奔,身上中了五箭,都在马的臀部,其中一箭从后面射来,可以看出是在冲锋陷阵中受伤的。唐太宗赞语溏涧未静,斧钺申威,朱汗骋足,青旌凯归。
在这一重大战役中,李世民出生入死,伤亡三匹战马,基本完成统一大业,青旌凯归流露出他的兴奋之情。
西面的第一骏名叫——“飒露紫”,专家认为,“飒露”一词来源于突厥语,将“飒露”的读音还原为唐代域外的非汉语词汇时,对应汉译为“沙钵略”、“始波罗”。在《通典》(卷)所载突厥十等官号、《隋书》纪传等文献及突厥碑铭中,“沙钵略”和“始波罗”常被突厥人用作为领袖的荣誉性称号,并将其“勇健者”称为“沙钵略”和“始波罗”,是突厥汗国的高级官号之一。用突厥汗国的荣誉性称号和高级官号来称唐太宗的坐骑,既符合对突厥汗国“勇健者”的赞颂,又能表达唐太宗李世民初唐征战疆场的丰功伟绩,体现了唐太宗对突厥“沙钵略”、“始波罗”者的敬佩之情。所以,“飒露紫”的含义应是“勇健者的紫色骏马”。
“飒露紫”前胸中一箭,为李世民平定东都击败王世充时所乘。牵着战马正在拨箭的人叫丘行恭,六骏中惟这件作品附刻人物,还有其事迹。
据《旧唐书.丘行恭传》(卷59)记载,公元年,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邙山的一次交战中,乘着飒露紫,亲自试探对方的虚实,偕同数十骑冲出阵地与敌交锋,年少气盛的李世民杀得性起,与后方失去联系,被敌人团团包围,随从诸骑均失散,只有将军丘行恭一人紧随其后。突然,一条长堤横在面前,围追堵截的王世充骑兵又一箭射中战马“飒露紫”前胸,在这危急关头,大将军丘行恭急转马头,向敌兵连射几箭,随即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坐骑让与李世民,自己一手牵着受伤的“飒露紫”,一手持刀和李世民一起“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人大军。”回到营地,丘行恭为“飒露紫”拔出胸前的箭之后,“飒露紫”就倒下去了。
李世民为了表彰丘行恭拼死护驾的战功,特命将拔箭的情形刻于石屏上。石刻“飒露紫”正是捕捉了这一瞬间情形,丘行恭卷须,相貌英俊威武,身穿战袍,头戴兜鍪,腰佩刀及箭囊,作出俯首为马拨箭的姿势,中箭后的“飒露紫”垂首偎人,眼神低沉,臀部稍微后坐,四肢略显无力,剧烈的疼痛使其全身颤栗,本能的向后退缩,丘行恭欲拔不忍的爱马之情,真乃人马难分,情感深挚。“飒露紫”是六骏之中惟一旁伴人像的,也是故事最传奇,艺术价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
李世民为其题赞文日:“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西面第二骏名叫——“拳毛騧”,葛承雍先生研究认为,“拳毛”音源于突厥文“khowar,kho”,汉文在《北史》中称为“权于麾国”,在隋唐古音中语音对译极为类似。所以,“拳毛”的标准译名应源于“权于麾”。由此可见,“拳毛騧’,,可能是从“权于麾国”来的或者是一匹与“权于麾国”种马通过人工杂交方式培养出来的大良马。马黑嘴头,周身旋毛呈黄色,它原名“洛仁騧”,是代州(今河北代县)刺史许洛仁在武牢关前进献给李世民的坐骑,故曾以许洛仁的名字作马名。许洛仁死后陪葬昭陵,其墓碑上就记载着武牢关进马之事(见《昭陵碑石》《许洛仁碑》,三秦出版社年版)。后人或因马周身旋毛卷曲,又称“拳毛騧”。一般认为,马身若有旋毛是贱丑的,但此马矫健善走,蹄大快程,贵不嫌丑,故用“拳毛”作马名,以表彰唐太宗不计毛色,不嫌其丑,善识骏马的眼光。
马身前中六箭,背中三箭,为李世民平定刘黑闼时所乘。
刘黑闼本来是隋末瓦岗寨李密的裨将,窦建德失败后,窦建德原部将范愿、高雅贤怀着复仇的目的:推荐刘黑闼为首领:在河北一带起兵反唐。他们攻城陷郡,势如破竹,打败了唐朝著名将领李绩(责力),俘虏了勇猛过人的唐将薛万彻、薛万备。约半年时间,收复了窦建德原来在河北一带占据的大部分土地。他占据了夏国的旧州县,并勾结突厥人,自称汉东王。
武德四年()十二月李世民又一次奉命出征,平定河北,公元年,李世民率领唐军与刘黑闼在洺水(即漳水,今河北曲周一带)作战。他采用坚壁挫锐,断粮筑堰的办法,逼迫刘黑闼率两万骑兵南渡洺水,刘军主力渡河时,唐军从上游决坝,趁机掩杀,夺得胜利。这次战斗打得相当激烈,李世民的坐骑“拳毛騧”竟身中九箭,战死在两军阵前。自这场战争后,唐王朝统一中国的大业便宣告完成了
李世民给它题的赞语是:“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把它比作神马。
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诗中也曾提到过“拳毛騧”,诗中日:“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狮子花是唐代宗时范阳节度使李德山进献给代宗李豫的一匹骏马,这匹马体毛卷曲似鱼鳞,通体有九道花纹,所以又叫“九花虬”。唐代宗把这匹马赐给了汾阳王郭子仪。诗人把“拳毛騧”与“九花虬”并提,说明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大家可能注意到“飒露紫”和“拳毛騧”我标注为复制品,那是因为“飒露紫”与“拳毛騧”的原作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这其中变迁还有一段让人痛心的往事。年,早已久闻昭陵六骏盛名的美国文化商毕士博来华密谋盗取。他先到北京活动,托袁世凯的次子写信介绍他到陕会见陕西督军陆建章,买通陆建章及其部下大小贪官,以24万银元价格盗买六骏中最为精美的飒露紫和拳毛騧。年,毕士博与一些卖国贼又来陕窃取其他四骏,但在运输过程中被热爱家乡文物的醴泉人民发现截获。年美国人将飒露紫和拳毛騧偷运到美国。其余四骏上的碎裂纹路,就是当时这些盗取者为了运输方便而将其打碎所留下的。在未破坏前,有长安李月溪手拓传世,从拓片上看,墨迹清晰,再现了骏马的生动形态,此拓片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图片见后)。
西面第三骏名叫——“白蹄乌”,关于“白蹄乌”的命名,葛承雍先生研究认为,并非就是一匹有四只白蹄的纯黑色骏马之意。作为“天可汗”唐太宗赫赫战功的赞美之称和坐骑专名,“白蹄乌”的命名不足以说明李世民丰功伟绩的含义。他认为,“白蹄”二字来源于突厥语“bota”,意为幼马或幼骆驼,是“少汗”之意。“白蹄乌”应是一匹冠以突厥语“少汗”之意的荣誉性专名的坐骑,“在立有战功的黑马名称前带有赞美的称衔或加诸各种高贵的官号,其象征意义不仅符合突厥歌颂上层领袖坐骑的习俗,而且也符合唐人颂扬圣皇名君的传统作法。所以,突厥语‘少汗’(bota)应该是汉语‘白蹄’真正的原意。”(葛承雍《唐昭陵六骏与突厥葬俗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第60辑。)马纯黑色,四蹄俱白。
据《全唐文》(卷l0)收录唐太宗昭陵《六马图赞》记载,为李世民平定薛仁杲时所乘.
隋大业十三年()四月,薛举、薛仁杲父子在金城(今甘肃兰州市)郡起兵。七月,薛仁杲称帝。十二月,薛举父子竭动10万大军,想趁李渊父子立足未稳,夺取关中长安。次年六月,薛军占领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五里),后一直开到豳州(今陕西彬县)、岐州(今陕西凤翔)一带。唐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西讨元帅,出兵抗击。两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县北)一带相持了两个多月。十一月,薛军粮草不济,军心浮动,进退两难。李世民看准战机,连夜调兵谴将,趁机内外夹攻。李世民先用少量兵力在浅水原诱敌,拖住薛军精锐罗侯部,然后出其不意,亲率劲旅直捣敌后。他骑着“白蹄乌”身先士卒,只带了数名精锐骑兵,率先杀入敌阵,薛军大乱,兵卒向折(言庶)城(今甘肃泾川县东北)溃逃。为彻底消灭敌人,李世民又催动“白蹄乌”,带领两千余名骑兵紧紧追赶,一昼夜奔驰二百多里,把薛仁杲败军围定在折慧城内,扼守关口要道,迫使薛仁杲率残部开城投降。浅水塬大战奠定了唐王朝立足关陇的政治经济基础。
石刻“白蹄乌”筋骨强健,四蹄腾空,鬃鬣迎风,俨然当年在黄土高原上逐风奔驰,追击薛军的情景。
唐太宗给它题的赞语是:“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向提供者表示感谢)
长安李月溪手拓之飒露紫
长安李月溪手拓之什伐赤
下面是金人赵霖根据石刻所绘的《昭陵六骏图》
金、赵霖、绢本设色、纵27.4cm、横.2cm。
国家邮政局于年10月28日发行《昭陵六骏》特种邮票1套6枚,志号:-22
-------------------------------
中国书法网shufa.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南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